马宏俊:自古英雄出少年|写在《公证法》实施十周年 |
来源:wangnanjie 2016-03-02 09:43:09 浏览次数:1282 次 |
作者:马宏俊 昆明市明信公证处 今天是一个好日子,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又有一大波法律开始实施了。不知从何时起,3月1日已经习惯性地成为了诸多法律实施的日子,一些司法解释和行政规章及部门规定也赶着在这一天实施,不知道在国人或者法律人当中有多少人知道,时至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已经实施整整十年了!十年,说起来不长,可是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中又有多少个十年呢?在法律职业生涯中,十年又能有几个呢?反思《公证法》的制定和实施,也许国人并不关心,但是行业内部的专业人士又该对我国的公证制度特别是在百姓日常生活的作用作何评价呢? 回想起来,公证在全国引起热议的时间应该是2004年,在古都西安的体育彩票开奖中,出现了一位中奖的小农民工因为质疑开奖的结果,爬上了广告牌要自杀,从而引发了对体育彩票公证的侦查,最终查明是彩票的销售等一干人员违法犯罪,办理现场开奖公证的公证员也被认定会构成玩忽职守罪,由于头等奖是一辆宝马小轿车,社会上称之为“西安宝马彩票案”。现在的很多人对此已经淡忘了,但是这个案件也催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次年即获通过,2006年3月1日开始实施。实际上《公证法》的起草更早,公证改革也是伴随着国家的改革和开放逐步深入的,公证制度在中国已经被改革的现实证明是国家法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是不可能替代、不可复制、不可模仿的独特制度,也不可能重走其他制度改革的道路。 现代公证制度是在法国大革命以后,法国公证人用自身的职业活动赢得了法国人民的信任,最终被法国人民所选择,并且成为国际上选择公证制度的国家的借鉴。法国公证人非常自豪地说,他们是书写法律的人,法国的公证制度奠定了法国民事法律的基础,公证主要是为不动产的交易和流转提供法律服务,保障交易安全,是预防纠纷的重要手段。在法国有一个谚语,建立一家公证处就可以少建设一所法院,其社会功能可见一斑。 中国现代公证制度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根据地,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一份公证书保存在哈尔滨公证处,制作于1946年,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没有成立。建国以后,虽然经历过极左时期,公检法被砸烂,但是有一些大中城市的公证处依然被保留下来,还在从事一些少得可怜的公证业务。由此可见,公证制度在中国的顽强生命力和社会文化基础,它是对外交往不可或缺的,中国的改革开放离不开公证制度。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公证制度就比较早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82年国务院就颁布了《公证暂行条例》,紧接着就开始了不断深化的公证体制改革,其发展速度也是非常惊人的,由于对这项法律制度的认知不够,研究这门学科的人员很少,行业内部又很难形成相对统一的意见和改革方案,导致在《公证法》制定时都无法概括出我国公证的性质,公证员和公证机构的职业属性均无法在法规中体现出来,其职业活动的功能和作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业务活动的拓展和执业法律保护也必然会受到制约。以至于社会上包括一些媒体也认为公证处是在凭借国家权力乱收费,“办公证不如打官司”,公证处性质不明,多种体制并存,出现了严重的不公平竞争。外部受到非议,内部竞争无序,业务收费上涨,社会信誉降低,究竟姓“公”还是姓“私”?和政府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合作制公证处的试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总结出个所以然,究竟应该是发展还是停止?公证处的事业单位改革的时间大限已近,究竟走向何方?还是一头雾水。 从公证改革开始到公证立法的调研,应该说没少借鉴国外的经验,出访和培训也是相当的频繁,相当多的公证处主任都去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进行培训,国家和国际同行对中国公证的发展没少投资,最终深感中国的特殊性上不足以照搬其他国家公证制度的条件,学习借鉴还是可以的,但也存在一些冲突,关键是相关的研究成果太少,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使用。在国内的调研也做了很多,各种课题也完成了,依然没有一个能够拿出手的方案来,主要是众说纷纭,缺乏一种权威的学说,究其原因是没有从国家的大局出发,谁都不愿意放弃自身的局部利益,形成了改革的怪胎。《公证法》从其制定之时就出现了先天的不适应,执行力极低,在很多地区根本就没得到贯彻执行。比如:公证处主任的选举、独立法人地位的保障等,公证员助理的聘用就更是五花八门了。行政体制的公证处没有活力,不图进取;事业体制公证处,自收自支的受到各方打压,以经济收益为主要目标;合作制公证处经历一段辉煌时期,在治理整顿下,也完成原始积累,大部分被改造或者也收缩维持了,少量的还在努力拼搏,试图探索出自身发展的一条光明大道。 其实,合作制公证处的试点,应该说还是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自身的体制,而是在推行合作制试点中出现了很多不公平的现象,导致了后来各方面的非议,混淆了制度设计和推广实施措施选择的矛盾,推行中的不公平不是制度本身造成的,而是各方角力出现的结果,对于这种无法拿到桌面上来的原因最后只好归结为没有总结出来经验教训,最主要的是领导者怕出问题,不敢探索,不敢揭露矛盾从而解决问题,公证改革多年来一事无成。 十年转瞬即逝,已经有一批批当年的公证精英达到了退休的年龄,还会有更多的对中国公证改革和实务有切肤之痛感受的宝贵的公证前辈退出这个历史舞台,也不乏一些杰出人士躺着中枪在年富力强之时就被迫离场。更有一大批英雄年少的法律新人扮演龙套或者即将登场,自古英雄出少年,期待着中国公证的后来人完成书写法律的使命,唱好公证改革这出大戏,发出时代的最强音! |